“小智同志,多亏你帮我们卖了红薯,不然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2019年深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章昂希里村村民张大叔握着智佳瑶的手再三道谢。彼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智佳瑶,在公务员初任培训“三同”教学中得知张家5万斤板栗红薯滞销,连夜用微信搭建销售渠道,一天内帮着卖出2000多斤红薯。谁也没想到,这位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的年轻检察官助理,此后会在检察赛道上持续发力,成为横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三大领域的全区业务标兵及能手,走出了一条为民与履职并行的进阶之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检察官形象,以全面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检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钻劲”啃业务硬骨头,从新人到标兵的蜕变
初入检察队伍时,面对陌生的办案系统和法律文书,智佳瑶从部门内勤做起,数据上报不懂就请教、文书规范逐字琢磨,把每一项基础工作都当成提升能力的“练兵场”。为补齐业务短板,她跟着资深检察官跑现场、研案卷,对待每一起案件都反复梳理证据链,对待每一份文书都逐句打磨严谨性,对待每一位当事人都耐心倾听诉求。凭借这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她不断打磨业务技能,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都掌握得扎实熟练,成为团队里的业务骨干,成功地在业务竞赛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区公益诉讼、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全区行政检察“业务能手”,同时被选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调研骨干、公益诉讼人才库。短短数年,她实现了从检察新人到业务骨干的跨越,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的信念。
以“真心”解群众烦心事,从田间到案头的坚守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智佳瑶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帮村民卖红薯的暖心故事,在日常履职中,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办理涉民生案件时,她会为了查清一起农民工工资拖欠案,多次往返于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只为让辛苦钱早日到账。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时,她聚焦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深入农贸市场、药店排查隐患,推动相关部门整改。面对生态环境受损案件,她顶着烈日去现场取证,哪怕蚊虫叮咬、路途偏远,也坚持把证据固定扎实,只为守护一方绿水青山。从田间地头的“暖心助力”到办案一线的“较真履职”,她用每一次行动诠释着“党龄长于工龄”的党员担当,让检察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以“韧劲”拓检察新赛道,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
在公益诉讼检察岗位上,智佳瑶不仅是“行动派”,更是“思考者”。为守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她和同事们一起拓展线索来源,从群众举报到大数据筛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损害公益的细节,调查取证时,她会带着专业工具深入污染现场取样,也会为了核实国有财产流失情况反复核对账目,用严谨的调查为监督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她深知“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检察理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调研骨干人才库后,围绕生态环境检察办案展开深入研究,撰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旗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类违法犯罪案件启示研究》,不仅荣获“第十八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三等奖,更得到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的批示肯定,为基层检察机关办理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参考,实现了“实践出真知、理论反哺实践”的良性循环。
智佳瑶的成长轨迹,是新时代青年检察官坚守初心的生动缩影,更诠释了“小院也要有大作为”的内涵。她从检察官助理成长为跨领域业务能手,正是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推动人员跨部门统筹使用,让青年检察人有舞台、能成长,孕育出更多“全科检察官”,既为基层注入活力,也提升履职质效。未来,她将继续带着“为民初心”前行,以实绩为“小院”创“大作为”添砖加瓦。